身体缺水可通过适量饮水、补充含电解质饮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温环境、及时就医等方式改善。身体缺水通常由饮水不足、高温出汗、腹泻呕吐、药物副作用、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1、适量饮水成年人每日建议饮水1500-2000毫升,少量多次饮用。运动后或高温环境下需增加补水量,可选择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家长需注意儿童活动量大但主动饮水意识弱,应定时提醒补水。
2、补充电解质严重脱水时需补充含钠、钾的电解质溶液,如口服补液盐散。腹泻患者可服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长期饮用高糖饮料,可能加重渗透性利尿。老年人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时,医生可能同步开具氯化钾缓释片。
3、调整饮食增加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果摄入,适量食用粥类、汤品。肾功能正常者可进食含钾丰富的香蕉、菠菜。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水果摄入量,监测血糖变化。慢性肾病患者应限制高钾食物,遵医嘱调整饮水总量。
4、环境调节高温作业者需每15-20分钟补充100-200毫升水,穿着透气衣物。空调房内可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发热患者可通过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减少隐性失水。烧伤患者经医生评估后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医疗干预出现意识模糊、少尿等重度脱水症状时,需急诊静脉补液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同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肠梗阻患者禁食期间需通过输液维持水钠平衡,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应激性溃疡。
日常应养成定时饮水习惯,外出携带水杯。观察尿液颜色变化,淡黄色为理想状态。从事高强度运动前2小时可预先饮用400-600毫升水。合并心肾功能不全者需严格记录出入量,遵医嘱控制饮水量。若出现持续口渴、皮肤弹性下降等表现,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糖尿病、尿崩症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