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糖的药物 |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VI抑制剂)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DPP-VI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而增加GLP-1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
血糖表示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水平的血糖对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围中波动。有人认为,血糖高一点没什么大碍,其实不然。那么,高血糖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呢? 高血糖对机体危害较大,主要表现为: 一、引起血管、神经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使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使病情加重。 二、β细胞功能衰竭。长期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不断刺激,使其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更少。 三、电解质紊乱。高血糖时大量排尿,从尿带走电解质,使电解质紊乱。 四、严重失水。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机体失水。 五、渗透压增高。高血糖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流动,导致细胞内失水。当脑细胞失水时,可引起脑功能紊乱,临床上称高渗性昏迷。 六、全身乏力。血糖过高,葡萄糖不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而从尿中排出。 七、视力减退。血糖升高时,眼睛视力往往减退。
怎样预防和治疗高血糖? 饮食疗法饮食治疗的目的是通过科学地调配饮食,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同时兼顾各营养素的平衡。可以喝些旨日清缓释茶进行调理效果更好。 1、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碳水化合物是能量供给的主要营养素,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是营养治疗的关键。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它可以提高对葡萄糖的耐受性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主食以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为主,限制食用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 2、蛋白质的摄入。成人每日供给量按理想体重以每公斤体重0.8~1.2g/kg,蛋白质至少有1/3来源于优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蛋等,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 3、脂肪的摄入。占热量的25%左右,烹调用植物油、豆油、麻油、花生油等,胆固醇限制在每日300mg以下或更低。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和胆固醇高的食物,如猪油、奶油、椰子油、棕榈油、全脂奶、巧克力、冰淇淋、动物内脏等。烹调时不用荤油,如猪油等,不要固定食用一种油脂。 4、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摄入, 膳食纤维能延迟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血糖起调控作用。膳食纤维在蔬菜、水果及谷类中含量丰富。提倡食物品种多样化,多食用豆类、块根类、玉米、燕麦片等食物,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含糖成分低的水果,以补充足量维生素。 5、饮食分配。根据生活习惯按一日三餐分配,热量分配为早餐1/5,中餐2/5,晚餐2/5。 运动疗法运动能促进脂肪消耗,减轻肥胖,促进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可从事轻度至中度有氧锻炼。或选择步行、慢跑、爬楼梯等耐力运动,或进行中等运动强度的医疗体操,如带哑铃或医疗球的四肢或躯干体操,运动时间为0.5~2h。选择环境安静优美的地方步行,根据体力和步行后生理反应加以选择。
高血糖可能由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胰岛素分泌不足、药物影响、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口渴、多尿、乏力、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等症状。
1、饮食不当: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减少精制糖、油炸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蔬菜等,有助于控制血糖。
2、缺乏运动:久坐不动,身体代谢减慢,血糖消耗减少。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降低血糖。
3、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无法有效利用。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干扰血糖代谢。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避免血糖波动。
5、疾病因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糖尿病需严格控制饮食、定期复查。
高血糖患者应注重饮食调节,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绿叶蔬菜。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代谢。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避免并发症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