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诊断的主要依据有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和临床症状评估。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方法,通过内镜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发现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检查过程中可对可疑病灶进行染色或放大观察,提高诊断准确性。胃镜检查还能评估肿瘤位置、大小和浸润范围,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2、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通过胃镜取得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活检可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常见的胃癌病理类型包括腺癌、印戒细胞癌等,准确的病理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和超声内镜等,用于评估胃癌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情况。CT可显示胃壁增厚、淋巴结肿大和远处器官转移。超声内镜能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4、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可作为胃癌辅助诊断指标。虽然特异性不高,但标志物水平变化可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部分胃癌患者可能出现标志物升高,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5、临床症状评估胃癌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和消化道出血等。晚期可能出现梗阻症状或恶病质。临床症状虽无特异性,但结合其他检查可提高诊断效率。对高危人群出现的持续消化道症状应警惕胃癌可能。
胃癌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结果,胃镜和病理活检是确诊的关键。对于疑似胃癌患者,建议尽早就医完善检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高盐、腌制食品,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对胃癌高危人群尤为重要,早期发现可显著改善预后。出现持续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