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心医院
肿瘤综合科
少饮酒确实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酒精摄入与结直肠癌风险呈正相关,减少饮酒量或戒酒是有效的预防措施。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具有致癌性,长期饮酒会损伤肠道黏膜,增加细胞突变风险。同时,酒精还会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削弱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增加癌症风险。
1、酒精代谢产物乙醛的致癌作用。乙醛是酒精在体内代谢的主要中间产物,能够直接损伤DNA,导致基因突变。长期饮酒会使乙醛在肠道内积累,增加结直肠细胞癌变的风险。减少饮酒量可以降低乙醛的生成,从而减少对肠道的损害。
2、酒精对肠道黏膜的损伤。酒精具有刺激性,长期饮酒会直接损伤肠道黏膜,导致炎症和溃疡。慢性炎症是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因,减少饮酒可以减轻肠道炎症,降低癌症风险。
3、酒精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酒精会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导致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肠道菌群失衡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饮酒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
4、酒精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酒精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长期饮酒会使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减少饮酒可以恢复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癌能力。
5、酒精与其他致癌因素的协同作用。酒精与吸烟、高脂饮食等致癌因素具有协同作用,会进一步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减少饮酒可以降低这些协同作用的影响,从而降低癌症发生率。
少饮酒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措施,建议每日酒精摄入量控制在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也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通过减少饮酒和改善生活习惯,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保护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