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膀胱炎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慢性膀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功能低下、膀胱结石、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排尿冲刷尿道,避免憋尿及久坐。减少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摄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保持会阴清洁。急性发作期可局部热敷缓解下腹坠胀感。
2、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膀胱炎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伴有膀胱过度活动者可选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调节膀胱功能,疼痛明显时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3、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通过高频电磁场改善膀胱局部血液循环,体外冲击波治疗有助于缓解慢性炎症。膀胱灌注治疗使用透明质酸钠溶液修复膀胱黏膜屏障,需在专业医疗机构操作。
4、中医调理湿热下注型可服用八正合剂清热利湿,气滞血瘀型适用少腹逐瘀颗粒。针灸选取关元、中极等穴位调节膀胱气化功能,中药坐浴选用黄柏、苦参等药材煎汤熏洗。
5、手术治疗合并膀胱颈梗阻者可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膀胱容量严重缩小者可考虑膀胱扩大术。存在顽固性膀胱结石时需配合钬激光碎石术,所有手术方案需经泌尿外科评估后实施。
慢性膀胱炎患者日常应养成定时排尿习惯,性生活后及时清洁,避免盆浴及公共泳池感染风险。建议每月复查尿常规,出现血尿、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诊。长期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