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尿液颜色通常为淡黄色至琥珀色,主要受饮水量、饮食及药物影响。尿液颜色异常可能与脱水、泌尿系统疾病、肝胆疾病或药物副作用有关。
健康状态下尿液呈现透明淡黄色,源于尿液中尿胆原和尿色素的正常代谢产物。饮水充足时尿液稀释可接近无色,晨起或饮水较少时颜色加深至深黄色仍属正常范围。摄入大量胡萝卜、维生素B2等食物或药物可能导致尿液暂时性变黄或橙黄色。部分抗生素如呋喃妥因、抗疟药伯氨喹会使尿液呈棕色,而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可能引起红色尿液。
异常颜色需警惕病理情况。粉红色或红色尿液可能提示血尿,常见于尿路感染、结石或肾脏疾病。酱油色尿液可见于溶血性疾病或横纹肌溶解症。乳白色尿液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或淋巴管阻塞相关。蓝绿色尿液罕见,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特定药物代谢有关。尿液颜色异常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尿频、尿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日常可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初步判断身体状态,建议每日保持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食用火龙果、甜菜等天然色素食物后出现短暂性颜色改变无须过度担忧。服用药物前可咨询医生了解可能对尿液颜色的影响,出现异常颜色变化且无法用饮食药物解释时,需进行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