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脾肾彩超主要用于筛查肝脏、胆囊、脾脏、肾脏等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常见可诊断的疾病包括脂肪肝、胆囊结石、脾肿大、肾囊肿等。
1、肝脏疾病彩超可清晰显示肝脏形态结构变化,对脂肪肝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肝囊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无回声区,肝血管瘤则呈高回声团块。肝硬化患者可见肝脏表面凹凸不平,门静脉增宽。对于肝癌筛查,彩超能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占位性病变,但需结合增强CT或MRI进一步确诊。
2、胆囊疾病胆囊结石在彩超下呈现强回声伴声影,随体位移动。胆囊息肉表现为附着于胆囊壁的隆起性病变,不随体位改变。急性胆囊炎可见胆囊壁增厚超过3毫米,周围出现渗出液。胆总管结石可能导致胆管扩张,但部分结石需通过MRCP检查才能明确。
3、脾脏异常脾肿大是彩超检查常见发现,可能由门静脉高压、血液病或感染性疾病引起。脾梗死表现为楔形低回声区,脾囊肿则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病灶。脾血管瘤与肝脏血管瘤类似,呈均匀高回声。脾外伤可观察到包膜不连续及腹腔积血。
4、肾脏病变肾囊肿在彩超下显示为圆形无回声区,壁薄光滑。肾结石表现为强回声伴声影,可伴有肾盂积水。肾肿瘤多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需注意与肾柱肥大鉴别。慢性肾病晚期可见肾脏体积缩小,皮质变薄。肾动脉狭窄可通过多普勒测量血流速度判断。
5、其他发现彩超可能意外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腹水、胰腺病变等。部分肾上腺肿瘤也可通过肾脏彩超初步筛查。对于肥胖患者或肠道气体干扰严重者,检查结果可能受限,此时建议改做CT检查。某些先天变异如双肾盂、游走肾等也能通过彩超明确诊断。
肝胆脾肾彩超作为无创检查手段,适合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但部分微小病变可能漏诊。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保证胆囊充盈,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操作。发现异常结果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必要时定期复查或进一步行增强影像学检查。日常应注意避免高脂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饮酒,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肝胆疾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