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老是痛可能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生理性痛经、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盆腔炎盆腔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症状为下腹持续性疼痛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能与不洁性生活、多次流产等因素有关。临床常用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栓、妇炎康胶囊等药物治疗,同时需配合卧床休息。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发热症状,需静脉注射抗生素。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经期外盆腔疼痛,疼痛常呈周期性加重。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有关。典型症状包括性交痛、排便痛。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重症需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增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隐痛,伴随月经量增多。发病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相关。米非司酮片、桂枝茯苓胶囊可用于控制肌瘤生长,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时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部分患者会出现尿频等压迫症状。
4、生理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因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导致子宫痉挛性疼痛,常见于年轻女性。热敷下腹部、服用益母草颗粒或酮洛芬肠溶胶囊可缓解症状。保持腹部保暖、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减轻不适。
5、精神紧张长期焦虑可能导致盆腔肌肉紧张性疼痛,疼痛位置不固定。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心理咨询改善,必要时短期使用艾司唑仑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
日常应注意记录疼痛发作时间与月经周期关系,避免穿紧身裤压迫腹部。饮食上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抗炎食物摄入,减少生冷辛辣刺激。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阴道出血,须立即进行妇科超声检查。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宫颈TCT和HPV筛查,尤其是有性生活的女性更需重视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