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结疤很痒可通过保持清洁、冷敷缓解、外用药物、口服药物、避免抓挠等方式治疗。伤口结疤发痒通常由炎症反应、神经修复、过敏反应、感染、瘢痕增生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洁伤口结疤后发痒可能与局部污垢刺激有关。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柔冲洗结痂部位,避免使用肥皂等碱性清洁剂。清洁后可用无菌纱布轻轻蘸干,保持创面干燥透气。若痂皮周围出现红肿渗液,需及时就医处理。
2、冷敷缓解冷敷能暂时麻痹神经末梢减轻痒感。将干净毛巾包裹冰袋敷于瘢痕处,每次不超过10分钟,每日可重复2-3次。注意避免冻伤皮肤,糖尿病等循环障碍患者慎用。冷敷后涂抹保湿霜可预防皮肤干燥。
3、外用药物遵医嘱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可软化瘢痕止痒,糠酸莫米松乳膏适用于过敏性瘙痒,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促进瘢痕修复。涂抹前需清洁双手,薄层均匀覆盖瘢痕区域,避免接触眼睛黏膜。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皮肤灼烧感等不良反应。
4、口服药物瘙痒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或加巴喷丁胶囊调节神经性瘙痒。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辆,使用普瑞巴林胶囊需监测肝功能。口服药物需配合外用药增强疗效,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5、避免抓挠抓挠会破坏新生表皮加重炎症,导致瘢痕增厚或色素沉着。可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夜间睡眠时可用纱布包裹瘢痕部位。转移注意力如轻拍周围皮肤或听音乐有助于缓解抓挠冲动。若痂皮自然脱落露出粉红色皮肤,需加强防晒预防色素沉着。
伤口愈合期间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摄入。如瘙痒持续超过2周伴渗液、发热等症状,可能提示继发感染或瘢痕疙瘩形成,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皮肤修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