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标准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妊娠期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需更严格。
空腹血糖4.4-7.0mmol/L适用于大多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助于降低微血管病变风险。监测时应避免应激状态或夜间低血糖干扰结果。餐后血糖峰值控制在10.0mmol/L以下可减少心血管事件,需注意进食量与升糖指数的匹配。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7.0%以下能显著延缓并发症进展,但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至8.0%。1型糖尿病患者需更精细调控,建议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合并慢性肾病者需警惕低血糖风险,目标值可上调至8.5mmol/L。青少年患者应兼顾生长发育需求,睡前血糖宜保持6.1-10.0mmol/L。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谱并记录波动规律,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藜麦作为主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出现反复低血糖或持续高血糖时须及时就医调整方案,避免自行增减药物。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眼底、尿微量白蛋白及周围神经功能,早期发现并发症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