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的心肌通常无法完全恢复,但早期干预可改善心脏功能。心肌坏死多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死亡引起,及时再灌注治疗能挽救濒死心肌,但已坏死组织会形成瘢痕。
心肌细胞属于终末分化细胞,再生能力极弱。当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超过30分钟,心肌细胞便开始不可逆坏死。此时通过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或溶栓治疗恢复血流,可挽救缺血濒危的心肌组织,但已坏死的区域会逐渐被纤维瘢痕替代。瘢痕组织缺乏收缩功能,可能影响心脏泵血效率。对于范围较小的梗死,周围健康心肌可通过代偿性肥厚部分弥补功能;大面积梗死则易导致心力衰竭。临床常用心脏磁共振评估心肌活性,存在冬眠心肌的患者通过血运重建可能恢复部分功能。
极少数动物实验显示心肌存在微量再生现象,但人类心肌再生效率不足1%。目前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尚在研究中,无法实现临床推广。新生儿心肌损伤后可能出现有限修复,成人心脏基本不具备此能力。某些病例报告显示长期规范治疗后心脏收缩功能改善,这主要源于存活心肌功能代偿而非坏死组织再生。
建议冠心病患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避免吸烟等危险因素。确诊心肌梗死后需严格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并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训练,逐步提升运动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