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术可能引起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感染、血管损伤以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动脉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诊疗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等,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后需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
局部血肿是股动脉穿刺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因穿刺点压迫不当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血肿通常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疼痛,轻微血肿可通过加压包扎处理,严重血肿可能需要外科干预。假性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损伤后血液外渗被周围组织包裹形成,表现为搏动性肿块,超声检查可确诊,小型假性动脉瘤可能自行吸收,较大者需超声引导下压迫或注射凝血酶治疗。
感染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可能与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或患者免疫力低下有关。感染早期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需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血管损伤包括动脉夹层或穿孔,多因穿刺针或导管操作不当引起,轻度损伤可能无症状,严重者需血管外科修复。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可能导致远端肢体缺血,需抗凝或取栓治疗。
术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肢体远端有无疼痛、麻木、皮温降低等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凝血功能异常者术前应充分评估。出现持续疼痛、肢体苍白或发绀、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