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易感人群主要包括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眼部外伤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干眼症患者及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者。预防措施包括规范用眼习惯、加强眼部防护、及时治疗基础疾病等。
1、隐形眼镜佩戴者:
不规范使用隐形眼镜是角膜炎的主要诱因。长时间佩戴会导致角膜缺氧,镜片清洁不当易滋生细菌,佩戴过夜更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建议选择高透氧材质镜片,每日佩戴不超过8小时,使用专用护理液定期消毒,出现眼红眼痛立即停戴并就医。
2、眼部外伤患者:
角膜划伤后防御屏障破坏,病原体易直接侵入。农作时谷物划伤、金属碎屑溅入、指甲抓伤等常见外伤需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揉眼。外伤后24小时内是黄金处理期,应及时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3、免疫缺陷人群:
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角膜修复能力下降。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繁殖,这类患者出现眼部异物感应提高警惕。建议每3个月进行眼科检查,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预防性使用人工泪液。
4、干眼症患者:
泪液分泌不足导致角膜表面微损伤,增加感染风险。长期看电子屏幕、更年期激素变化、干燥环境都可能诱发干眼。建议每小时闭眼休息5分钟,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室内保持50%湿度,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5、特殊环境暴露者:
化工从业人员、粉尘作业者、游泳爱好者接触污染物概率高。游泳池中的阿米巴原虫、工厂的化学蒸汽都可能损伤角膜。作业时应佩戴防护镜,游泳使用密封泳镜,回家后立即用人工泪液冲洗结膜囊。
预防角膜炎需建立多重防护体系。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手揉眼,风沙天气佩戴护目镜。饮食多摄入深绿色蔬菜和深海鱼类,补充Omega-3脂肪酸促进泪液分泌。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裂隙灯检查,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角膜敏感度。出现眼红、畏光、视力模糊等症状超过12小时应及时就诊,避免使用网红眼药水掩盖症状。特殊职业者建议每半年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早期发现上皮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