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角膜炎通常可以治愈,但存在复发风险。疱疹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角膜修复药物、免疫调节剂、手术治疗等。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但病毒潜伏特性可能导致反复发作。
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滴眼液能抑制病毒DNA复制,适用于上皮型角膜炎。更昔洛韦凝胶对耐药株有效,需配合角膜上皮修复剂使用。口服伐昔洛韦可降低复发概率,但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局部用药需持续至角膜荧光染色转阴后数日,避免过早停药导致病毒复活。
2、糖皮质激素氟米龙滴眼液用于基质型角膜炎的免疫抑制,必须与抗病毒药物联用。使用期间需监测眼压,防止激素性青光眼。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适用于严重角膜水肿,每周注射不超过两次。激素减量应遵循先快后慢原则,突然停药易致炎症反弹。
3、角膜修复药物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每日使用不超过4次。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改善基质层修复,冷藏保存后使用。严重角膜溃疡需配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避免继发感染。修复期避免揉眼,防止新生上皮脱落。
4、免疫调节剂环孢素滴眼液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免疫性角膜炎,需监测角膜敏感性。干扰素α2b眼用制剂能调节局部免疫功能,常见结膜充血副作用。长期低剂量阿昔洛韦口服可作为预防性治疗,降低年复发率。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系统评估后用药。
5、手术治疗角膜移植术适用于全层混浊或穿孔病例,优先选择深板层移植。羊膜覆盖术能促进顽固性溃疡愈合,术后需抗病毒预防复发。治疗性角膜切削术仅限上皮顽固病变,术后疼痛明显。所有手术均需联合全身抗病毒治疗,防止病毒扩散。
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紫外线直射。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游泳时佩戴防水护目镜,防止污水感染。出现眼红、畏光等症状及时复查,不建议自行停用抗病毒药物。长期随访中建议每三个月检查角膜敏感度,及时发现亚临床复发。角膜瘢痕影响视力者可考虑光学矫正,但需在病情稳定半年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