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浅静脉炎可通过避免久坐久站、控制慢性病、适度运动、穿着弹力袜、规范静脉穿刺操作等方式预防。该病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热痛,多与静脉损伤、血流淤滞或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1、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增加血液淤滞风险。建议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久站时可交替踮脚尖促进小腿肌肉收缩。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需定时做踝泵运动,通过踝关节屈伸帮助血液回流。
2、控制慢性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会加重静脉壁压力。需定期监测血糖血脂指标,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控制基础疾病。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血管痉挛风险。
3、适度运动规律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可增强腓肠肌泵血功能,改善静脉回流。建议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运动时穿戴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效果更佳。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负重运动以防静脉压力骤增。
4、穿着弹力袜医用梯度压力袜能提供由下至上递减的压力支持,预防静脉扩张。选择膝下型或大腿型需根据病变部位决定,晨起未下床前穿戴,夜间休息时脱下。初次使用应从15-20mmHg低压款式开始适应,皮肤敏感者可选含棉量高的款式。
5、规范静脉穿刺输液或采血后应充分按压穿刺点5分钟,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静脉。使用留置针时需每日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72小时内需更换穿刺部位。化疗药物等刺激性液体输注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降低化学性静脉炎发生概率。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肥胖者应通过饮食调整减轻体重。出现下肢不明原因红肿疼痛时,可先抬高患肢并冷敷,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炎症吸收。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条索状硬结,需及时至血管外科就诊排查深静脉血栓。术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形成,但须严格监测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