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抑郁的症状主要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阳光抑郁通常指季节性情感障碍,多发于秋冬季节光照减少时,可能由生物节律紊乱、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引起。
1、情绪低落患者常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显著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愉悦感,可能伴有自责或无价值感。这种情绪波动具有昼夜节律性,白天症状较轻而傍晚加重。部分患者会因无法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而产生焦虑情绪。
2、兴趣减退原本热衷的兴趣爱好显著减退,社交活动明显减少,严重者可能回避亲友聚会。患者常描述"提不起劲"或"懒得动弹",对阳光明媚的天气也缺乏外出意愿。这种状态会持续整天且每天出现,与普通疲劳有本质区别。
3、精力不足表现为持续疲劳感,简单家务就可能耗尽体力,常伴有肢体沉重感。晨起时症状最明显,即使充足睡眠也无法缓解。部分患者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认知功能减退表现,影响工作效率。
4、睡眠障碍特征性表现为睡眠时间延长但质量下降,可能出现早醒或入睡困难。部分患者会昼夜节律颠倒,白天嗜睡而夜间清醒。这种睡眠紊乱会加剧日间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5、食欲改变多数患者出现碳水化合物渴求,体重可能明显增加。少数人可能食欲减退导致消瘦。这种变化与血清素水平波动有关,常伴随饭后困倦等消化系统症状。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天接受30分钟以上自然光照,适当增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牛奶等。冬季可考虑使用模拟日光治疗灯,但需注意避免直视光源。若症状持续两周未缓解或影响社会功能,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日常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