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胆结石可通过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等方式治疗。胆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退、细菌感染、胆道寄生虫、代谢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胆结石直径小于10毫米且无急性炎症时,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溶石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改变胆汁酸成分促进胆固醇结石溶解,需连续服用6-24个月。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应每3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结石变化。
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单发胆固醇结石且胆囊功能正常的患者,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小于3毫米的颗粒。术后需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辅助排石,约60%患者可在1年内清除结石。该治疗可能导致皮肤瘀斑、血尿等并发症,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禁用。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症状性胆结石的首选术式,通过腹壁3-4个小切口完成胆囊切除。手术时间约30-90分钟,术后1-2天可恢复饮食。该术式创伤小,但存在胆管损伤、出血等风险。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凝血障碍患者需慎用。
4、开腹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合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肠瘘等复杂病例。经右上腹切口直接切除胆囊,可彻底处理腹腔粘连和并发症。术后需留置引流管3-5天,住院时间约7-10天。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5、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针对高龄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危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肝穿刺置入引流管缓解胆囊压力。可作为急诊过渡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行决定性手术。需每日冲洗引流管并记录引流量,警惕胆道出血和导管脱落风险。
老年胆结石患者术后应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规律进行散步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肝功能超声,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诊。长期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需监测胆汁酸代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