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月宝宝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等方式改善。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感染性疾病、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婴儿需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米粉、红肉泥、动物肝脏泥等。配方奶喂养可选择铁强化配方奶。辅食添加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每日保证足够动物性食物摄入。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较低,可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果泥促进吸收。
2、补充铁剂中度以上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治疗,常见药物包括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铁剂应在两餐之间服用,避免与牛奶、钙剂同服影响吸收。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红蛋白,一般用药2-3个月直至铁储备恢复。
3、治疗原发病慢性腹泻、肠道畸形等疾病会导致铁吸收障碍,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需排查牛奶蛋白过敏、肠息肉等病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先天铁储备不足,更需密切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4、预防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会加重贫血程度。保持居室通风,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按时接种疫苗,注意手卫生和餐具消毒。贫血期间应暂缓接种减毒活疫苗,待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补种。
5、定期复查轻度贫血每1-2个月复查血常规,中重度贫血每2-4周复查。检测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等。治疗有效时网织红细胞会先升高,随后血红蛋白逐渐回升。若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未上升,需重新评估诊断。
家长需每日记录宝宝的饮食情况和精神状态,观察有无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等表现。贫血期间避免剧烈哭闹,保证充足睡眠。辅食制作应现做现吃,避免反复加热破坏营养素。哺乳期母亲也需注意自身营养均衡,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若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