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头时耳朵进水可通过倾斜头部单脚跳、用棉签吸干水分、热敷促进蒸发、避免掏耳、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耳朵进水通常由外耳道结构、不当清洁动作、耳部疾病等因素引起。
1、倾斜头部单脚跳将进水一侧耳朵朝下,单脚跳跃利用重力帮助水分流出。此方法适合耳道无损伤者,动作需轻柔避免摔倒。若尝试多次仍无效,应停止并改用其他方式。
2、棉签吸干水分用消毒棉签轻轻贴在外耳道口吸附水分,切勿深入耳道以免将水推入更深部位或损伤鼓膜。棉签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带入细菌引发感染。
3、热敷促进蒸发用温热毛巾敷在耳部可加速水分蒸发。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时间不超过15分钟。热敷能缓解耳部不适感,但中耳炎患者禁用此法。
4、避免掏耳禁止用指甲、发卡等尖锐物掏耳,以免划伤外耳道皮肤导致感染。外耳道皮肤破损时,细菌易通过创口引发外耳道炎,表现为耳痛、流脓等症状。
5、及时就医若出现持续耳闷、听力下降、剧烈疼痛等症状,可能继发急性外耳道炎或中耳炎,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治疗。严重鼓膜穿孔者需行鼓室成形术。
日常洗头时可佩戴防水耳塞预防进水。游泳或沐浴后及时擦干耳廓,保持耳道干燥通风。反复发作耳部感染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婴幼儿耳朵进水后家长应使用婴儿专用棉球处理,避免自行掏耳。耳部不适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症状时,须至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