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抽搐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防止受伤、药物止痉、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高热抽搐通常由体温骤升、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性疾病、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避免颈部受压,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禁止强行撬开牙关或塞入硬物,可轻托下颌保持气道开放。观察嘴唇颜色和呼吸频率,出现紫绀或呼吸暂停需立即急救。
2、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避免酒精擦浴导致寒战。室温维持在25℃左右,减少衣物覆盖促进散热。可配合退热贴敷贴额头,但禁止冰敷或冷水浴等骤冷刺激。
3、防止受伤移开周围尖锐物品,在抽搐肢体下垫软垫防止碰撞伤。不要强行按压抽搐肢体,避免骨折风险。记录抽搐持续时间、部位和表现形式,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4、药物止痉地西泮注射液可通过直肠给药快速止痉,苯巴比妥钠注射适用于持续状态。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用于退热治疗,但须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6个月内婴儿或既往有惊厥史者需预防性用药。
5、及时就医首次发作、抽搐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者需急诊处理。血常规、电解质和脑脊液检查可鉴别细菌性脑膜炎等严重感染。热性惊厥患儿建议神经内科随访,排除癫痫等器质性疾病。
发作缓解后应保持安静环境,补充适量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选择易消化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高蛋白食物加重代谢负担。日常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体温超过38℃时及时干预。建议家长学习急救措施,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疫苗接种需按时完成。有热性惊厥家族史的婴幼儿发热时需加强体温监测,避免体温骤升诱发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