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亲心肌病毒引起的原发性心肌炎症,常累及心包,引起心包心肌炎。因此,预防感染,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避免伤风感冒,治疗上感、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可起到预防心肌炎发生的作用。另外,酒精一类的化学物质可以直接导致心肌炎病,因而不要酗酒。心肌炎患者必须禁酒。由于心肌炎“自身免疫反应”的存在,单纯的免疫水平高低并不是预防疾病的标准,盲目注射免疫类生物制剂(疫苗、免疫蛋白、干扰素、白介素等)不但不能起到预防心肌炎的作用,甚至可加重病情,弊大于利。
对于心肌炎的长期治疗要有充分认识。由于心脏损害的特殊性,其恢复期要远远长于损害期,一般为半年左右,甚至一年至二年,且极易复发和加重,因此必须坚持长期治疗,正确进行生活护理。得了心肌炎,只要及时正确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患者宜尽量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由于治疗期较长,部分患者不愿耽误工作和学习,但也要注意限制体力活动,不要劳累,定期检查。曾经有一位上海患者因感冒和过度疲劳发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经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三个月的治疗中抢救两次,进入大学后病情反复发作,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后经中药玉丹荣心丸治疗,很快病情得以稳定,室早消失,患者非常高兴,以为痊愈,计划停药,经医生详细分析后认为,病情处于慢性期,客观数据仍不稳定,必须坚持治疗,患者短暂的停药果然引起病情的波动,一度影响学习生活,在医生的督促下,患者继续不间断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并顺利的完成了大学学业,未再复发。
绝大多数心肌炎的预后良好,只要治疗得当,不会遗留任何后遗症。
心肌炎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物、营养心肌药物等方式治疗。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反应、细菌感染、心脏手术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药物:心肌炎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每次200mg,每日5次、更昔洛韦胶囊每次500mg,每日3次、奥司他韦胶囊每次75mg,每日2次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心肌损伤。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副作用。
2、免疫抑制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心肌炎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片每日1mg/kg、环磷酰胺片每日2mg/kg、硫唑嘌呤片每日1-2mg/kg调节免疫反应,减少心肌炎症。长期使用需注意感染风险,定期复查血常规。
3、利尿剂: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每日20-40mg、螺内酯片每日25-50mg、托拉塞米片每日10-20mg可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水肿。使用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水平,防止低钾血症。
4、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肌炎可能引发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每日200-400mg、美托洛尔片每日50-100mg、普罗帕酮片每日150-300mg可稳定心律,预防心脏骤停。服药期间需定期心电图检查,调整药物剂量。
5、营养心肌药物:心肌炎患者心肌细胞受损,营养心肌药物如辅酶Q10胶囊每日30-60mg、曲美他嗪片每日20mg、左卡尼汀片每日1g可促进心肌细胞修复,改善心脏功能。建议长期服用,配合健康生活方式。
心肌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增强心肺功能。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