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量便血: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降及血色素低,需要输血治疗。
2、 肠狭窄:临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
3、肠穿孔: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中毒性扩张: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病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人,死亡率可高达44%,易并发肠穿孔。
5、结肠癌:约5%病例发生癌变6、腹泻:腹泻是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7、 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阵痛,可涉及全腹有能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
8、 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心血管内科常见手术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和主动脉夹层修复术。
1、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术后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100mg/天、氯吡格雷75mg/天,并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2、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用于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将起搏器植入胸部皮下。术后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检查起搏器功能,必要时调整参数。
3、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用于治疗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至心脏特定部位,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路径。术后患者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200mg/天,并定期监测心电图。
4、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用于治疗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在全麻下进行,通过开胸或微创方式置换病变瓣膜。术后患者需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2.5mg/天,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5、主动脉夹层修复术:主动脉夹层修复术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手术通过开胸或介入方式修复主动脉壁。术后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服用降压药物如硝苯地平30mg/天,并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
心血管手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术后早期可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