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小儿多动症(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治疗小儿多动症的药物主要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剂和非兴奋剂类药物,结合行为疗法和教育干预效果更佳。
1、中枢神经兴奋剂
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治疗小儿多动症的首选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改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状。
- 哌甲酯(Methylphenidate):如利他林(Ritalin)和专注达(Concerta),可快速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剂量调整和副作用。
- 苯丙胺类(Amphetamines):如阿得拉(Adderall)和维万斯(Vyvanse),作用时间较长,适合需要全天控制症状的患儿。
- 右旋苯丙胺(Dexedrine):作用机制与苯丙胺类似,但副作用较少,适合对哌甲酯不耐受的患儿。
2、非兴奋剂类药物
对于无法耐受兴奋剂或效果不佳的患儿,非兴奋剂类药物是另一种选择。
- 托莫西汀(Atomoxetine):如择思达(Strattera),通过调节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改善症状,适合有焦虑或睡眠问题的患儿。
- 胍法辛(Guanfacine):如Intuniv,主要用于改善冲动行为和情绪控制,适合伴有对立违抗障碍的患儿。
- 可乐定(Clonidine):常用于改善多动和冲动症状,尤其适合有睡眠障碍的患儿。
3、行为疗法与教育干预
药物治疗需结合行为疗法和教育干预,以达到最佳效果。
- 行为疗法:通过正强化、负强化和认知行为训练,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 教育干预:家长和教师应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提供结构化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
- 家庭支持:家长需学习管理技巧,保持耐心和一致性,帮助患儿逐步改善行为。
治疗小儿多动症需要个体化方案,药物选择应根据患儿的症状、年龄和耐受性进行调整。同时,行为疗法和教育干预是长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和教师应密切配合,帮助患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