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通常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终末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血尿、蛋白尿和水肿;慢性期症状较轻但病程较长;终末期则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需透析或肾移植治疗。
1、急性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由感染(如链球菌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引发,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水肿,降压药(如氨氯地平)控制血压,抗生素(如青霉素)治疗感染。饮食上需限制盐分和蛋白质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2、慢性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较长,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长期存在蛋白尿和血尿,可能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治疗重点是延缓病情进展,常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这些药物可降低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如鱼类和豆制品。
3、终末期
终末期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现严重水肿、贫血、高血压和
尿毒症症状。治疗以替代肾功能为主,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透析可帮助清除体内毒素,肾移植则是根治方法。饮食需严格控制钾、磷和蛋白质摄入,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和橙子。
肾小球肾炎的分期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建议定期体检,尤其是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对于已确诊的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