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年龄 多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妇女。35岁以上者多发卵巢上皮性癌,而35岁以下者多发生生殖细胞类恶性肿瘤。
2、疼痛 恶性卵巢瘤可能由于瘤内的变化,如出血、坏死、迅速增长而引起相当程度的持续性胀痛。在检查时发现其局部有压痛。
3、月经不调 见不规则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
4、消瘦 晚期呈进行性消瘦。
(二)体征
1. 双侧下腹肿块 恶性卵巢瘤双侧生长者占75%,而良性卵巢瘤双侧者仅占15%。
2. 肿块固定 为卵巢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
3. 腹水虽然良性卵巢瘤如纤维瘤或乳头状囊腺瘤亦可并发腹水,但恶性卵巢瘤合并腹水者较多,且由于恶性肿瘤细胞穿出瘤壁或已转移至腹膜者(目检观察或镜检),腹水多呈血性。
4. 恶病质 病程拖延较久者,由于长期消耗,食欲不振而表现有进行性消瘦,乏力,倦怠等恶病质症状。
欢迎点击访问飞华健康网 肿瘤科 卵巢癌 http://www.fh21.com.cn/zhongliu/nc/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量异常、不规则出血以及贫血相关症状。
1、周期紊乱:
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短于21天或超过35天均属异常。部分表现为月经频发,一个月内多次出血;另一些则数月无月经后突发大量出血。这种无排卵性出血与卵巢功能失调直接相关,需通过基础体温测定和激素检查确诊。
2、经期延长:
正常经期应为3-7天,但患者可持续出血7天以上,甚至达半月之久。出血时间延长与子宫内膜修复功能障碍有关,常见于黄体萎缩不全或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病变合并存在的情况。
3、经量异常:
包括月经过多和突破性出血两种形式。前者表现为经血总量超过80毫升,伴有大量血块;后者指非经期突发阴道流血,量少但持续时间长。这两种情况均可能导致血红蛋白下降,需警惕失血性贫血。
4、不规则出血:
出血模式完全脱离正常月经规律,表现为点滴出血与大量出血交替出现。更年期女性多见此类表现,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激素波动密切相关,需排除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
5、贫血症状:
长期失血可引起乏力、头晕、心悸等贫血表现,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指甲脆裂。青少年患者可能伴随生长发育迟缓,育龄期女性常见受孕困难,这些继发症状往往提示病程已持续较长时间。
建议患者记录月经日记监测出血模式,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出现持续出血超过10天或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需及时就医,超声检查可评估子宫内膜厚度,诊断性刮宫既能止血又能明确病理诊断。青春期患者以激素调节为主,围绝经期患者需重点排除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