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新生儿黄疸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脑损伤等严重后果,需通过光疗、药物治疗和母乳喂养调整等方法干预。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常见于出生后2-3天,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而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
1、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主要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胆红素代谢能力不足。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密切观察。
2、病理性黄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母婴血型不合、感染、胆道闭锁等。这种情况下,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可能对大脑造成损害,导致核黄疸。核黄疸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引起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甚至脑瘫。
3、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皮肤,帮助分解胆红素,使其更容易排出体外。光疗通常在医院进行,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
4、药物治疗包括使用苯巴比妥等药物,促进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换血治疗,以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脑损伤。
5、母乳喂养调整也是重要措施,部分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称为母乳性黄疸。这种情况下,可暂停母乳喂养24-48小时,改用配方奶,观察黄疸是否减轻。若黄疸减轻,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
新生儿黄疸虽常见,但需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危害,及时就医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家长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和眼白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确保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