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抽血检查项目主要有血常规、过敏原筛查、免疫球蛋白检测、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等。具体检查需根据疑似病因由医生确定。
1、血常规血常规可评估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病毒感染可能伴随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可能,对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有辅助诊断价值。
2、过敏原筛查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识别花粉、尘螨、食物等常见过敏原。对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疾病可明确诱因,帮助制定回避策略。检测涵盖吸入性、食入性及接触性过敏原数十种。
3、免疫球蛋白检测IgE水平升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IgG/IgM异常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相关。天疱疮患者可能出现IgG型自身抗体,红斑狼疮需监测补体C3/C4水平。该检查对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4、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深部真菌感染如孢子丝菌病需采集血液进行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药敏试验能指导抗真菌药物选择,对顽固性皮肤癣菌感染、甲真菌病等治疗具有参考价值。检查周期通常需要2-4周。
5、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梅毒疹等二期梅毒皮肤表现需通过TPPA或RPR试验确诊。检测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类,需结合临床分期解读结果。阳性者需进一步检查脑脊液排除神经梅毒可能。
皮肤病患者抽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正常饮食作息。部分检查需空腹8小时,如涉及免疫全套或代谢指标检测。检查后按压针眼5分钟防止淤青,过敏原筛查前3天需停用抗组胺药物。若出现皮肤紫癜、瘀斑等异常出血情况应及时告知根据检查结果可能需要结合皮肤活检、伍德灯检查等其他手段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