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被蚊虫叮咬后起水泡,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护理、药物使用和避免抓挠。起水泡的原因是蚊虫叮咬时注入的唾液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导致局部炎症和水泡形成。
1、局部护理:用冷敷或湿毛巾敷于叮咬处,减轻瘙痒和肿胀。使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避免感染。水泡未破时,避免挤压或挑破,以免继发感染。破溃后可涂抹抗菌药膏,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防止细菌感染。
2、药物使用:对于瘙痒明显者,可使用抗组胺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或炉甘石洗剂,缓解不适。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有助于减轻过敏反应。如有感染迹象,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3、避免抓挠:抓挠会加重局部炎症,延长愈合时间,甚至导致继发感染。可通过冷敷、药物缓解瘙痒,或使用指甲剪短、戴上手套等方式减少抓挠行为。
蚊虫叮咬起水泡是皮肤对蚊虫唾液的过敏反应,及时处理可缓解症状并预防感染。若水泡范围较大、感染严重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蚊措施,如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减少蚊虫叮咬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