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骨骨裂可通过固定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处理,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长期负重等因素引起。
1、固定制动:距骨骨裂后需立即停止活动,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处,避免进一步损伤。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期间需定期复查,观察骨裂愈合情况。固定期间避免负重,防止骨折移位或延迟愈合。
2、药物治疗:骨裂初期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400mg/次,每日2次或塞来昔布胶囊200mg/次,每日1次缓解疼痛和炎症。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可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片500mg/次,每日2次和维生素D3800IU/次,每日1次促进骨愈合。
3、物理治疗:骨裂愈合后期可进行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频率1MHz,强度0.5-1.0W/cm²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痂形成。还可进行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治疗频率15Hz,强度2mT刺激骨细胞活性,促进骨愈合。
4、功能锻炼:骨裂愈合后需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如踝关节屈伸运动、足趾抓握练习等,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锻炼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负荷。初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活动,后期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
5、饮食调理:骨裂恢复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和骨基质形成。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减少骨质流失风险。
距骨骨裂患者应注意避免过早负重,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愈合情况。恢复期间可进行适度的足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照时间,促进维生素D合成。若出现疼痛加重或肿胀明显,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