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可选择四环素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年龄、过敏史及药物敏感性决定。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多西环素、盐酸米诺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1、四环素类:
四环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对支原体有较好效果。盐酸多西环素和盐酸米诺环素是临床常用品种,具有广谱抗菌特性。此类药物可能引起光敏反应、牙齿着色等不良反应,8岁以下儿童及孕妇禁用。用药期间需避免与含钙、镁、铝等金属离子的食物同服。
2、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代表药物,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治疗支原体感染。该药组织穿透性强,半衰期长,可短疗程给药。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可考虑选用。
3、药物敏感性:
不同地区支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临床选用前建议进行药敏试验。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大环内酯类耐药株,此时四环素类药物可作为替代选择。治疗失败病例需考虑耐药可能,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特殊人群:
儿童患者首选大环内酯类,8岁以上可考虑四环素类。妊娠期妇女禁用四环素,可选用阿奇霉素。肝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大环内酯类剂量,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四环素类需监测血药浓度。
5、联合用药:
重症支原体感染可考虑联合用药方案,如大环内酯类联合喹诺酮类。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叠加。联合用药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普通感染不建议常规使用。
支原体感染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