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玫瑰疹一般通过退热治疗、皮肤护理、补液支持等方式治疗。小儿玫瑰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表现为突发高热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
1、退热治疗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退热贴物理降温可作为辅助措施。发热期间避免过度包裹,保持室内通风。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惊厥应立即就医。
2、皮肤护理皮疹通常无须特殊处理,避免搔抓或摩擦。可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轻微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家长需观察皮疹变化,如出现化脓感染需及时就诊。
3、补液支持发热期间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口服补液盐。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次。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时需就医。饮食以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4、抗病毒治疗免疫功能正常患儿通常无须抗病毒药物。对于免疫缺陷或重症患儿,医生可能考虑使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家长不可自行使用抗病毒药,须严格遵医嘱。抗病毒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5、并发症管理少数患儿可能并发热性惊厥或脑炎。惊厥发作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出现持续嗜睡、呕吐、颈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能出现短暂血小板减少,需避免剧烈活动。
患儿发病期间应居家休息,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可适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短暂色素沉着,通常数周内自行消退。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复诊。疾病恢复后可正常接种疫苗,无须特殊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