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出汗是身体散热的一种方式,但并非出汗就能直接退烧。发烧通常由感染、炎症、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
1、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身体,尤其是腋下、颈部等大血管分布区域,帮助散热。避免使用冷水或酒精,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包裹。
2、药物治疗:体温超过38.5℃时,可服用退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片500mg/次,每4-6小时一次或布洛芬缓释胶囊400mg/次,每6-8小时一次是常用药物。儿童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次,每6-8小时一次。
3、补充水分:发烧时身体水分流失加快,需多喝水或电解质饮料,如淡盐水、椰子水等,避免脱水。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4、休息调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让身体集中能量对抗感染。保持心情放松,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5、就医建议:若发烧持续超过3天,或伴有严重头痛、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警惕,避免延误治疗。
发烧期间应注重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及易消化的粥类如小米粥、南瓜粥。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