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腰椎骨折不能自愈,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老人腰椎骨折多由骨质疏松或外力损伤引起,骨折后需避免进一步活动,防止加重损伤。
1、卧床休息是腰椎骨折治疗的基础,患者需严格卧床6-8周,避免翻身或坐起,必要时可使用腰围或支具固定,以减少脊柱活动,促进骨折愈合。卧床期间需注意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通过定时翻身、使用气垫床、进行下肢活动等方式预防。
2、药物治疗包括止痛药、抗骨质疏松药和促进骨愈合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可缓解疼痛;钙剂、维生素D和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改善骨质疏松;骨肽、骨形态发生蛋白等药物可促进骨折愈合。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骨折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微创手术如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可快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开放手术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适用于复杂骨折,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脊柱功能。
4、康复训练是骨折恢复的重要环节。急性期后可进行腰背肌锻炼,如桥式运动、猫式伸展,增强腰背肌力量;恢复期可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脊柱柔韧性。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负重或剧烈运动。
5、生活方式调整有助于预防骨折复发。饮食上应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戒烟限酒,减少骨量流失;保持适度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
老人腰椎骨折需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可有效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和康复训练,多数患者可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骨质疏松,可降低骨折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