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可能导致脚后跟痛,主要与附着点炎、骨质增生、关节融合、肌腱韧带钙化、继发性滑膜炎等因素有关。
1、附着点炎:
强直性脊柱炎特征性病变为附着点炎,即肌腱、韧带与骨连接处的炎症反应。足底筋膜在跟骨附着处常受累,表现为晨起或久坐后脚跟刺痛,活动后稍缓解。早期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严重者需生物制剂干预。
2、骨质增生:
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跟骨边缘骨质异常增生,形成骨赘。行走时骨赘摩擦周围软组织引发疼痛,X线可见跟骨"毛刺样"改变。急性期需减少负重,配合超声波等物理治疗缓解症状。
3、关节融合:
中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跟距关节自发融合,导致足踝活动受限。异常应力传导至跟骨下方引发疼痛,CT检查可见关节间隙消失。需通过矫形鞋垫分散压力,必要时行关节松解术。
4、肌腱钙化:
跟腱及足底筋膜长期炎症可发生钙盐沉积,触诊可及硬结。钙化灶压迫神经末梢产生放射痛,超声检查能明确诊断。冲击波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钙化吸收。
5、继发滑膜炎:
距下关节滑膜受累时,炎症渗出刺激周围神经引发脚跟胀痛,MRI显示滑膜增厚。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可快速缓解症状,同时需加强髋关节功能锻炼减少代偿性损伤。
患者日常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睡前可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推荐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为宜。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出现持续夜间痛或晨僵超过1小时应及时风湿免疫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