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健康科普平台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及早进行积极药物治疗,以防患者受累关节内的慢性进行性滑膜炎症性病变(血管翳)对骨质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其药物治疗可分为三大类。
(1)非淄体类抗炎药:主要有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炎痛喜康、奈普生、苏灵达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镇痛、退热、抗炎的功能,作用快,效果好。其最主要的副作用是诱发消化道溃疡。出血和穿孔,甚至死亡。尽管这类药物对本病的止痛和抗炎有显著作用,但并不能制止病情的进展。
(2)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目前认为应用小剂量强的松(每日5~7.5毫克)副作用很小,对老年活动性患者有益无害。对单纯以关节炎为主的,可用强的松龙关节腔内注射,一个关节一年内注射不宜超过3~4次,每注射1次可维持3个月左右,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3)慢作用抗风湿药:
①甲氨蝶呤2~25毫克,每周用药1次,数周后即可起效。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滑膜炎症的效果明显,副作用小,是近年来对该病治疗的一大进展。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肝肾功能。
②抗疟药氯喹,每日0.25克,特别适用于早期病人,副作用有视网膜炎。
③金诺芬,又叫瑞得,是一种金制剂,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约4~6个月才起效。服药期间应定期查小便,如果发现蛋白尿者应停药。
④青霉胺,一般开始剂量宜小,逐月增加至有效剂量(每日约0.5~0.75克)。该药对肾、骨髓有一定毒性。⑤柳氮磺胺吡啶,每日治疗量在1.5~3.O克之间,对本病有一定效果,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和骨髓的影响。
对于特别顽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应早期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如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与慢作用抗风湿药合用治疗产生效果后,即可逐步撤除激素药物,可以降低副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配合理疗、功能锻炼等来保持肌力和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