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产期通常优先依据末次月经计算,B超数据可作为重要补充参考。预产期推算方法主要有末次月经推算法、妊娠早期B超测量法、妊娠中期B超校正法、受孕时间推算法、辅助生殖技术特殊计算法。
1、末次月经推算法:
以末次月经首日为基础,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内格莱氏法则。该方法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28-30天的孕妇,误差约±2周。妊娠早期未进行B超检查时,临床普遍采用此方法作为初始预产期。
2、妊娠早期B超测量法:
妊娠11周前通过测量胎芽头臀长CRL推算孕周,准确性高达±5天。此阶段胎儿发育个体差异小,B超数据可修正末次月经计算的误差,尤其适用于月经不规律或末次月经记忆模糊的情况。
3、妊娠中期B超校正法:
妊娠18-24周通过测量双顶径、腹围、股骨长等参数评估孕周,准确性约±7-10天。当早期未建立可靠孕周时,中期B超可作为次要参考,但需注意此时胎儿发育已开始显现个体差异。
4、受孕时间推算法:
明确受孕日期如排卵监测或同房记录时,可在末次月经基础上加14天作为受孕日推算。该方法适用于辅助生殖技术或精准排卵监测者,但自然妊娠中准确判定受孕日较困难。
5、辅助生殖技术特殊计算法:
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需根据胚胎移植日期推算,冻胚移植需区分第3天胚胎移植日+17天或囊胚移植日+19天。此类情况应以实验室记录为准,完全替代末次月经计算法。
建议孕妇在妊娠7-8周完成首次B超检查以校准孕周,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各次B超数据。日常注意监测胎动变化,妊娠晚期每周进行胎心监护。饮食注意补充铁、钙及DHA,每日保持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或散步,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出现规律宫缩、破水或胎动异常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