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阳虚或阴虚需结合典型症状区分,阳虚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阴虚则以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为特征。
1. 阳虚特征阳虚者常见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舌淡胖有齿痕,可遵医嘱使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等温阳药物。
2. 阴虚特征阴虚者多伴心悸失眠、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体瘦小发红,可遵医嘱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滋阴制剂。
3. 体质差异阳虚体质者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阴虚体质者耐冬不耐夏,易受燥热刺激,日常需针对性调整生活环境温湿度。
4. 脉象鉴别阳虚脉象沉细无力,阴虚脉象细数,建议由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综合辨证,避免自行误判。
日常可观察症状变化记录,阳虚者宜食羊肉、桂圆等温补食物,阴虚者适合银耳、百合等滋阴食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