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早期症状可能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黏液便等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可能伴随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建议完善肠镜检查明确息肉性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调节肠道功能。
2、便血血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常附着于粪便表面。需与痔疮出血鉴别,可通过肠镜确诊后行内镜下切除术,常用止血药物包括云南白药胶囊、氨甲环酸片、肾上腺色腙片。
3、腹痛表现为左下腹隐痛或胀痛,排便后可能缓解。可能与息肉刺激肠壁有关,确诊后建议切除息肉,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颠茄片、匹维溴铵片、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等解痉药物。
4、黏液便粪便表面带有透明或白色黏液,可能提示绒毛状腺瘤等特殊类型息肉。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治疗以内镜下切除为主,术后可配合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药物。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日常保持高纤维饮食并限制红肉摄入,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