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抗体仍感染乙肝可能与抗体水平不足、病毒变异、隐匿性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需定期监测抗体滴度,高危人群建议加强免疫。
1、抗体水平不足疫苗接种后抗体随时间衰减,当抗体浓度低于10mIU/ml时失去保护力。建议高危人群每3-5年检测抗体滴度,必要时补种乙肝疫苗。
2、病毒变异逃逸S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病毒表面抗原结构改变,使现有抗体无法识别。此类感染者需进行病毒基因分型检测,临床可选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等核苷类似物治疗。
3、隐匿性感染肝组织或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潜伏的cccDNA未被清除,当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激活。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但HBV-DNA阳性,需通过高灵敏度核酸检测确诊。
4、免疫应答异常HIV感染者、血液透析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群体,抗体产生不足或无效。此类人群需定期监测HBV-DNA,必要时采用长期抗病毒治疗预防再激活。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营养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医务人员等高暴露职业建议每1-2年复查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