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中出现血块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热敷腹部、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血块通常由久坐不动、子宫位置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经期每日饮温水超过1500毫升,有助于促进经血排出。饮食减少生冷辛辣刺激,增加菠菜猪肝等含铁食物。
2、热敷腹部使用40℃左右热水袋热敷下腹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放松子宫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血块形成概率。
3、药物治疗血块伴随痛经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氨甲环酸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前列腺素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经量增多、下腹坠痛等症状。
4、就医检查血块直径超过3厘米或持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需进行妇科超声检查。这种情况可能与子宫腺肌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有关,通常伴随贫血、经期延长等症状。
经期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裤,记录月经周期和血块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