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通常怀疑血液系统疾病、骨髓增生异常、恶性肿瘤骨髓转移及感染性疾病,主要有缺铁性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炎等。
1、缺铁性贫血骨髓穿刺可评估红细胞生成障碍,常见于长期营养不良或慢性失血,需补充铁剂并治疗原发病,药物可选择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右旋糖酐铁。
2、白血病骨髓中异常白细胞增殖需通过穿刺确诊,伴随发热、出血倾向等症状,治疗包括化疗和靶向药物,常用伊马替尼、阿糖胞苷、柔红霉素等。
3、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恶性克隆需骨髓活检确认,表现为骨痛和肾功能损害,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治疗,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来那度胺。
4、骨髓炎细菌感染骨髓时穿刺可明确病原体,伴随局部红肿热痛,需静脉抗生素治疗,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克林霉素。
骨穿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