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可能由遗传因素、接触性刺激物、食物过敏原、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家族过敏史可能增加个体过敏概率,表现为湿疹或荨麻疹等症状。建议避免已知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2、接触性刺激物化妆品、金属饰品或清洁剂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导致接触性皮炎。日常应选用无添加产品,急性发作时可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莫米松软膏或口服依巴斯汀。
3、食物过敏原海鲜、坚果等高蛋白食物可能引发速发型过敏反应。需进行食物日记排查,严重时可备用肾上腺素笔,配合使用苯海拉明、泼尼松等应急药物。
4、药物反应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可能引起药疹等不良反应。用药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出现症状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采用炉甘石洗剂、孟鲁司特钠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保持皮肤清洁湿润,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患处,过敏体质者建议定期进行过敏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