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可通过药物治疗、助听器佩戴、人工耳蜗植入、生活防护等方式干预,预防需避免噪声暴露、控制慢性病、慎用耳毒性药物、定期听力筛查。
1、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感染性耳聋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抗病毒药物。
2、助听器佩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可选择数字编程助听器,需经专业验配。传导性耳聋需先处理原发病如中耳炎,骨导式助听器适用于外耳道闭锁等特殊情况。
3、人工耳蜗重度至极重度耳聋患者经评估后可植入人工耳蜗,术后需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双侧植入更适合先天性耳聋儿童,需在语言发育关键期前完成干预。
4、生活防护避免长时间接触85分贝以上噪声,使用耳机遵循60-60原则。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禁用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新生儿需进行耳聋基因筛查。
建议保持低盐饮食避免内耳积水,适度运动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出现耳鸣眩晕等前驱症状及时就医检测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