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鼓室成形术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清除脓性分泌物,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细菌感染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有关,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硼酸酒精溶液。
2、抗生素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罗红霉素。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引发中耳炎,伴随发热、鼻塞症状,用药期间需监测过敏反应。
3、鼓膜穿刺鼓室积液超过3个月或听力显著下降时,需穿刺引流。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积液无法排出,表现为耳闷、耳鸣,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
4、鼓室成形术慢性中耳炎伴鼓膜穿孔需手术修复。免疫低下患者易反复感染,可能出现眩晕、面瘫等并发症,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
患病期间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通畅,饮食宜清淡,限制奶制品摄入以减少黏膜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