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样型药疹可能由药物过敏反应、感染诱发免疫异常、遗传易感性、药物交叉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停药观察、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方式治疗。
1、药物过敏反应青霉素类或磺胺类药物常见诱发超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弥漫性红斑伴脱屑,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可选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抗过敏治疗。
2、感染诱发免疫异常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可能导致皮肤血管炎性改变,特征为杨梅舌和口周苍白圈,建议进行咽拭子培养,使用阿奇霉素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青霉素V钾片控制感染。
3、遗传易感性HLA-B*13:01等基因位点变异者更易发生严重药疹,多伴随发热和淋巴结肿大,需进行基因检测,严重时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人免疫球蛋白、环孢素软胶囊。
4、药物交叉反应解热镇痛药与抗生素联用可能加重变态反应,皮损呈猩红热样融合性红斑,应避免合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
出现广泛皮损伴发热时应及时皮肤科就诊,治疗期间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米粥、蒸蛋等低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