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预激可能由先天性房室旁路、心肌纤维异常连接、心肌炎后遗症、心脏手术创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导管消融术、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 先天性房室旁路:胚胎期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导致额外传导通路形成,可能引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维拉帕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 心肌纤维异常:心肌组织局部纤维排列紊乱形成异常传导路径,常伴随心悸、胸闷症状。心电图可见典型delta波,需通过电生理检查确诊。
3. 心肌炎后遗症: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肌局部瘢痕形成,可能产生异常电传导通路。急性期需控制感染,后期可通过射频消融治疗。
4. 心脏手术创伤:心脏外科手术可能损伤正常传导系统,形成手术瘢痕相关的异常传导。术后需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评估病情。
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