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合并动脉硬化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降脂药物、血管保护措施、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治疗。乙肝病毒感染与动脉硬化可能由病毒复制活跃、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损伤、慢性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与全身炎症,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复制,需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
2、降脂药物脂代谢异常会加速动脉斑块形成,可选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可联用非诺贝特。
3、血管保护措施血管内皮损伤与慢性炎症相关,可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严重动脉狭窄时需评估是否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旁路移植手术。
4、生活方式干预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并限制酒精摄入,每周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戒烟并监测血压血糖水平。
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及颈动脉超声,出现胸闷或下肢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