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出水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但需根据病因判断。常见原因包括外耳道湿疹、中耳炎、外伤性鼓膜穿孔、外耳道真菌感染等。
1、外耳道湿疹过敏或局部刺激导致外耳道皮肤炎症,表现为瘙痒伴渗出液。避免抓挠并保持耳道干燥,渗出严重时可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氧化锌软膏、硼酸冰片滴耳液。
2、中耳炎细菌感染引发鼓室积液,常伴随耳痛和听力下降。急性期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合并发热时建议就医。
3、鼓膜穿孔外伤或炎症导致鼓膜破裂,可见血性分泌物。小穿孔多能自愈,需预防感染;大穿孔需手术修补,禁用滴耳液。
4、外耳道真菌病潮湿环境诱发真菌繁殖,分泌物呈豆腐渣样。清除菌痂后使用克霉唑乳膏、氟康唑胶囊、硝酸咪康唑散,保持耳道通风干燥。
避免自行掏耳或进水,渗出持续超过3天、伴随发热或眩晕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