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没有血凝块可能由凝血功能异常、局部感染、操作创伤过大或抗凝药物使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压迫止血、药物辅助、创口缝合或就医处理等方式干预。
1. 凝血异常先天性凝血障碍或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血凝块形成困难,表现为创面持续渗血。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酚磺乙胺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等促凝血药物。
2. 局部感染术前存在牙龈炎或术中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感染,炎性分泌物会溶解血凝块。伴随红肿疼痛症状,需清创后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 创伤过大复杂拔牙造成牙槽骨广泛撕裂时,血管断端收缩不良影响凝血。表现为创面大量渗血,需采用明胶海绵填塞配合缝合止血,严重者需电凝止血或骨蜡封闭。
4.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会抑制血小板聚集。术前应评估用药史,必要时暂停抗凝药,术后24小时可恢复用药,期间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替代治疗。
术后避免吮吸创口或剧烈漱口,24小时内进流食,48小时后可用生理盐水轻柔含漱。若出血持续超过6小时或出现头晕心悸,应立即返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