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多发性结节多数为良性病变,可能与感染、炎症、结核等因素有关,仅少数与肺癌相关。需结合结节大小、形态、生长速度及高危因素综合评估。
1、感染性结节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导致炎性肉芽肿,通常伴随咳嗽、低热。通过抗感染治疗如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伏立康唑可缓解,需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吸收情况。
2、陈旧性病变既往肺炎或结核愈合后遗留的纤维瘢痕结节,多无临床症状。此类结节形态规则且长期稳定,无须特殊处理,每年随访一次即可。
3、良性肿瘤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等良性占位生长缓慢,边界清晰。若直径超过8毫米或出现毛刺征,需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必要时行胸腔镜微创切除。
4、转移性结节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转移至肺部时,多表现为双肺多发小结节,可能伴有消瘦、咯血。需完善PET-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确诊后需原发灶治疗联合化疗。
建议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保持室内通风。若结节短期内增大或出现毛刺、分叶等恶性特征,应及时至胸外科或呼吸科就诊。